人物
时段
朝代
诗文库
桑弘羊等请屯田轮台诏征和四年 西汉 · 汉武帝
 出处:全汉文 卷四
前有司奏,欲益民赋三十助边用,是重困老弱孤独也。
而今又请遣卒田轮台
轮台西于车师千馀里,前开陵侯击车师时,危须、尉犁楼兰六国子弟在京师者皆先归,发畜食迎汉军,又自发兵,凡数万人,王各自将,共围车师,降其王。
诸国兵便罢,力不能复至道上食汉军。
汉军破城,食至多。
然士自载不足以竟师,强者尽食畜产,羸者道死数千人。
朕发酒泉驴橐驼负食,出玉门迎军。
吏卒起张掖,不甚远,然尚厮留甚众。
曩者,朕之不明,以军侯弘上书言:「匈奴缚马前后足,置城下,驰言秦人,我丐若马」,又汉使者久留不还,故兴师遣贰师将军,欲以为使者威重也。
古者卿大夫与谋,参以蓍龟,不吉不行。
乃者以缚马书遍视丞相史二千石大夫郎为文学者,乃至郡属国都尉成忠、赵破奴等,皆以「虏自缚其马,不祥甚哉」!
或以为「欲以见强,夫不足者视人有馀」。
《易》之卦,得《大过》,爻在九五,匈奴困败。
公车方士、太史治星望气,及太卜龟蓍,皆以为吉,匈奴必破,时不可再得也。
又曰「北伐行将,于釜山必克」。
卦诸将,贰师最吉。
故朕亲发贰师下釜山,诏之必毋深入。
今计谋卦兆皆反缪,重合侯得虏候者,言「闻汉军当来,匈奴使巫埋羊牛所出诸道及水上以诅军。
单于遗天子马裘,常使巫祝之。
缚马者,诅军事也」。
又卜「汉军一将不吉」。
匈奴常言「汉极大。
然不能饥渴,失一狼,走千羊」。
乃者贰师败,军士死略离散,悲痛常在朕心。
今请远田轮台,欲起亭隧,是扰劳天下,非所以优民也。
今朕不忍闻。
大鸿胪等又议,欲募囚徒送匈奴使者,明封侯之赏以报忿,五伯所弗能为也。
匈奴得汉降者,常提掖搜索,问以所闻。
今边塞未正,阑出不禁,障候长吏使卒猎兽,以皮肉为利,卒苦而逢火乏,失亦上集不得,后降者来,若捕生口虏,乃知之。
当今务在禁苛暴,止擅赋,力本农,修马复令,以补缺,毋乏武备而已。
郡国二千石各上进畜马方略补边状,与计对(《汉书·西域传》下《渠犁城传》:搜都尉桑弘羊丞相御史奏田轮台,上乃下诏,深陈既往之悔,由是不复出军。又略见《后汉·樊准传》注。)
上疏请兴儒学 东汉 · 樊准
 出处:全后汉文 卷二十七
臣闻贾谊有言,「人君不可以不学」。
故虽大舜圣德,孳孳为善;
成王贤主,崇明师傅。
光武皇帝受命中兴,群雄崩扰,旌旗乱野,东西诛战,不遑启处,然犹投戈讲艺,息马论道。
孝明皇帝,兼天地之姿,用日月之明,庶政万机,无不简心,而垂情古典,游意经艺,每飨射礼毕,正坐自讲,诸儒并听,四方欣欣。
虽阙里之化,矍相之事,诚不足言。
又多征名儒,以充礼官,如沛国赵孝琅琊承宫,或安车结驷,告归乡里;
丰衣博带,从见宗庙。
其余以经术见优者,布在廊庙。
故朝多皤皤之良,华首之老。
每宴会则论难衎衎,共求政化。
详览群言,响如振玉
朝者进而思政,罢者退而备问。
小大随化,雍雍可嘉。
期门羽林介胄之士,悉通《孝经》。
博士议郎,一人开门,徒众百数。
化自圣躬,流及蛮荒,匈奴遣伊秩訾王大车且渠来入就学。
八方清肃,上下无事。
是以议者每称盛时,咸言永平。
今学者盖少,远方尤甚博士倚席不讲,儒者竞论浮丽,忘謇謇之忠,习諓諓之辞。
文吏则去法律而学诋欺,锐锥刀之锋,断刑辟之重,德陋俗薄,以致苛刻昔孝文窦后性好黄、老,而清净之化流景、武之间。
臣愚以为宜下明诏,博求幽隐,发扬岩穴,宠进儒雅,有如宫者,征诣公车,以俟圣上讲习之期。
公卿各举明经及旧儒子孙,进其爵位,使缵其业。
复召郡国书佐,使读律令。
如此,则延颈者日有所见,倾耳者月有所闻。
伏愿陛下推述先帝进业之道(《后汉·樊准传》)
久不见樊山老人柬以一诗 清末至民国 · 黄浚
七言律诗 押支韵
相逢楚老各嵚㟢(谓沈观勿二翁。)元白天才并可师。
曾忆凉宵同说鬼,数稽佳约畏谈诗。
盛名制锦三千牍,清暇拈须十二时。
朝左近纡樊准议,西京儒雅赖将持。
湘东王 其一 南梁 · 萧纶
 出处:全梁文卷二十二
伏以先朝圣德,孝治天下,九亲雍睦,四表无怨,诚为国政,实亦家风。
唯余与尔,同奉神训,宜敦旨谕,共承无改。
且道之斯美,以和为贵,况天时地利,不及人和,岂可手足肱支,自相屠害。
日者闻誉专情先训,以幼陵长,湘、峡之内,遂至交锋。
方等身遇乱兵,毙于行阵,殒于吴局,方此非冤。
闻问号怛,惟增摧愤,念以兼悼,当何可称。
吾在州所居遥隔,虽知其状,未喻所然。
及届此藩,备加觌访,咸云誉应接多赞,兵粮闭壅;
弟教亦不悛,故兴师以伐。
誉未识大体,意断所行,虽存急难,岂知窃思。
不能礼争,复以兵来。
萧墙兴变,体亲成敌,一朝至此,能不鸣呼。
既有书问,云雨传流,噂𠴲其闲,委悉无因详究。
方今社稷危耻,创巨痛深,人非禽虫,在知君父。
即日大敌犹强,天雠未雪,余尔昆季,在外三人,如不匡难,安用臣子。
唯应剖心尝胆,泣血枕戈,感誓苍穹,凭灵宗祀,画谋夕计,共思康复。
至于其馀小忿,或宜宽贷。
诚复子憾须臾,将柰国冤未逞。
正当轻重相推,小大易夺,遣无益之情,割下流之悼,弘豁以理,通识勉之。
今已丧钟山,复诛犹子,将非扬汤止沸,吞冰疗寒。
若以誉之无道,近远同疾,弟复效尤,攸非独罪。
幸宽于众议,忍以事宁。
如使外寇未除,家祸仍构,料今访古,未或弗亡。
夫征战之理,义在克胜;
至于骨肉之战,愈胜愈酷,捷则非功,败则有丧,劳兵损义,亏失多矣。
侯景之军。
所以未窥江外者,正为藩屏盘固,宗镇强密。
若自相鱼肉,是代行师,便不劳兵力,坐致成效,丑徒闻此,何快如之。
又庄铁小竖作乱,久挟观宁、怀安二侯,以为名号,当阳有事充掣,殊废备境,第闻征伐,复致分兵,便是自于瓜州,至于湘、雍,莫非战地,悉以劳师。
侯景卒承虚藉衅,浮江豕突,岂不表里成虞,首尾难救?
可为寒心,其事已切。
弟若苦陷洞庭,兵戈不戢,雍川疑迫,何以自安,必引进魏军,以求形援。
侯景事等内瘫,西秦外同瘤肿。
直置关中,已为咽气,况复贪狼难测,势必侵吞。
弟若不安,家国去矣。
吾非有深鉴,独能弘理,正是采藉风谣,博参物论,咸以为疑,皆欲解体故耳。
自我国五十许年,恩格玄穹,德弥赤县,虽有逆难,未乱邕熙。
溥天率土,忠臣愤慨。
比屋罹祸,忠义奋发,无不抱甲负戈,冲冠裂眦,咸欲剚刃于侯景腹中,所须兵主唱耳。
今人皆乐死,赴者如流。
弟英略振远,雄伯当代,唯德唯艺,资文资武,拯溺济难,明野咸属,一匡九合,非弟而谁?
岂得自违物望,致招群讟!
其间患瘫,具如所陈。
斯理皎然,无劳衣箸;
验之以实,宁须确引。
吾所以间关险道,出自东川,政谓上游诸藩,必连师狎至,庶以残命,预在行间;
及到九江安北
兄遂溯流更上,全由饩馈悬断,卒食半菽,阻以菜色,无因进取。
侯景方延假息,复缓诛刑,信增号愤,启处无地。
计潇湘谷粟,犹当红委,若阻弟严兵,唯事交切,至于运转,恐无暇发遣。
即日万心慊望,唯在民天,若遂等西河,时事殆矣。
必希令弟豁照兹途,解汨川之围,存社稷之计,使其运输粮储,应赡军旅,庶协力一举,指日宁泰。
宗庙重安,天下清复,推弟之功,岂非幸甚。
吾才懦兵寡,安能为役,所寄令弟,庶得申情,朝闻夕死,万殒何恨。
聊陈闻见,幸无怪焉。
临纸号迷,诸失次绪(《梁书·邵陵王纶传》,又《艺文类聚》载此有删节,未可互补,今别载于后。)
陈去非谢御书等帖1186年3月11日 南宋 · 周必大
 出处:全宋文卷五一二七、《省斋文稿》卷一八、《益公题跋》卷一一 创作地点:浙江省杭州市
光武中兴,诛战不遑启处,然犹投戈讲艺,息马论道。
樊准在汉,以为美谈。
恭惟光尧皇帝拨乱于绍兴之初,维时陈公周旋两制,遂践政地。
观此奏稿,知君臣讲艺犹光武也,论道细旃之上,恨不得而闻之。
淳熙十三年三月十一日
大唐朝议郎尚书祠部员外郎裴君墓志铭 唐 · 裴朏
四言诗 出处:全唐文卷三百九十七
君讳稹。字道安河东闻喜人也。自桐川建封。燉煌为郡。魏分三祖。晋方八王。奕代嘉其美□□年载其令德。高祖定。周大将军冯翊太守袭琅琊公。绩茂戎昭。化成郡国。曾祖仁基。左光禄大夫河南道讨捕大使。以阴图王充。义扶旧主。遭时不利。玉折名扬。皇朝追赠原州都督。命谥口忠。祖行俭。礼部尚书定襄道行军大总管闻喜公。赠大尉。谥曰献。既明且哲。经文纬武。故事宗于礼闱。大勋炳于云阁。考光庭。侍中吏部尚书。赠太师谥忠献。器识宏远。墙宇高深。亮采天阶。丹青神化。君二川淑灵。三事鸿烈。植贞□之性。抱经济之才。生而聪敏。幼而颖悟。仁和孝友。君子之德日新。文学吏能。贤人之业□盛。开元初举孝廉高第。弱冠敕授左千牛备身。秩满。转太子通事舍人。□宸捧日。青禁朝。词令可观。风仪有裕。岁馀。调补太常寺主簿。□□寺署辨□礼法。按验伏藏。动盈累万。卿韦韬。欲以升闻。期于显擢。君不求苟禄。固让厥功。□□京兆府司录。未上。丁太师忧。柴毁骨立。殆将灭性。杖而后起。□日戒期□□屡闻。宠光是冀。爰纡圣札。用勒丰碑。仍命宰臣。俾令护□此乃显□千古。哀荣九原者也。太师公直道不回。存亡交变。明主优□恩礼。时列害其公忠。定谥之辰。将沮其美。君昼夜泣血。号诉闻天。特降□言。以旌其实。诏改谥曰忠献。岂非孝感之至。以发皇家。报应之期。有如影响。忧制缺。主上永言念旧。方议赏延。命执事于五品官。时宰以君□量清通。不欲处之散地。请授史官。是日拜起居郎。君衰服外除。心丧内疚。□□今职。远□先碑。敷奏上感于冕旒。情礼近伤于冠佩。自武德之始。迄于兹日。注□所阙。四百馀卷。南史直笔。东掖记言。考古而行。怡然理顺。俄迁尚书祠部郎。君才兼□□□典郊庙。续祖讷之清言。循樊准之儒术。明光伏奏。闻望攸归。呜呼。天不假年。神爽其善。视事累月。卧疾弥旬。以开元二十八年十二月十九日。终于长安光德里私第。春秋卌。其先葬于闻喜之东凉原也。即以辛已岁二月癸丑二十日壬申。旋窆于长安万春乡神和原。礼也。日者有言曰。且有横厄。愿禳之。君曰。苟无负于神明。亦何禳之有。生死有命。诚性已齐。此则达人之用心也。君博识多闻。含光育德。志希宏济。心镜无为。尝览太一之书。黄公之略。每怀远大。自比范张。及我宦成。期于身退。挂冠投绂。卧壑栖林。青云始阶。黄埃溘至。海内豪俊。孰不惋惜。嗣子倩等。异才动俗。纯孝通神。永慕寒泉。式刊贞石。其词曰。
全晋旧国,彼汾一方。
宗门贵仕,代有烈光。
鼎铉袭懿,兰菊垂芳。
地灵世德,之子含章。
含章伊何,载挺时哲。
□服教义,遐绍忠烈。
词煜春葩,操贞暮雪。
圭璧内润,鼓钟外彻。
肃祗一命,趍侍两宫。
奉常典礼,左掖记功。
清辉就日,逸翮抟风。
高选郎署,公议攸同。
建礼休浣,漳滨移疾。
方奏丹墀,遽辞白日。
隐嶙前嶂,微茫此室。
勒铭幽泉,永识芳实。
五宗图序 北宋 · 李觏
 出处:全宋文卷八九六、《直讲李先生文集》卷一五、《国朝二百家名贤文粹》卷一六二、《宋元学案》卷三
《大传》曰:「别子为祖」。
注云:「别子谓公子,若始来在此国者,后世以为祖也」。
又曰:「继别为宗」。
注云:「别子之世适也。
族人尊之,谓之大宗,是宗子也」。
又曰:「继祢者为小宗」。
注云:「父之适也,兄弟尊之,谓之小宗」。
又曰:「有百世不迁之宗,有五世则迁之宗。
百世不迁者,别子之后也。
宗其继别子之所自出者,百世不迁者也。
宗其继高祖者,五世则迁者也」。
注云:「迁,犹变易也。
继别子,别子之世适也。
高祖者,亦小宗也。
先言继祢者,据别子子弟之子也。
高祖与祢,皆有继者,则曾祖亦有也。
小宗四与大宗凡五」。
说者曰:「别子谓公子,诸侯之庶子也。
若细别言之,则妻之所生为适,妾之所生为庶。
若祗据正体言之,则妻之长子为适,其次子以下及妾所生,通得谓之庶子也。
诸侯之适子、适孙,继世为君,而庶子不得祢先君,故自与其后世子孙为始祖也。
云「若始来在此国者」,谓非君之亲,或是异姓始来在此国者,亦得谓之别子,自与其后世子孙为始祖也。
别子之适子,世继别子为大宗,族人尊之,虽五世以外,皆为之齐衰三月,为其母妻亦然,所谓百世不迁者也。
其别子之庶子,不得祢别子,则自使其适子继己而为小宗,所谓继祢者为小宗也。
继祢则与亲兄弟为宗也;
又其适子则继祖,与同堂兄弟为宗也;
又其适子则继曾祖,与再从兄弟为宗也;
又其适子则继高祖,与三从兄弟为宗也。
庶子皆不得继祢,各自使其适子继己而为小宗焉。
是自高祖之后,至玄孙凡四世,就此第四世小宗之三从兄弟而言,则其人有小宗四矣。
宗其继祢者,亲兄弟也。
又与之共宗于继祖者,同堂兄弟也。
又与之共宗于继曾祖者,再从兄弟也。
又与之共宗于继高祖者,三从兄弟也。
然则四宗备矣,又与四宗共宗于大宗,是为五宗也。
其于小宗,各以本服服之。
亲兄弟,齐衰期也。
同堂兄弟,大功也。
再从兄弟,小功也。
三从兄弟,缌麻也。
至第五世继高祖之父者,与四从兄弟无服,不复为之宗,所谓五世则迁者也。
若世数尚少,则小宗或有三、或有二,或有一,其曰小宗四者,盖极言之耳,不必皆然也。
凡人生子或众或寡,今此图尽为二子以甲乙第之,斯盖设法贵于省文。
庶子之多者,可以此例推之也。
甲者,皆适也;
乙者,皆庶也。
适者皆为小宗,庶者皆不继祢,其旨甚明,弗复尽注。
赞曰:吾于三宗,见孝弟之至焉。
高祖以上远矣,而数十百世尊其正体,不忘祖也,何孝如之!
袒免以外疏矣,而合之以食,序以昭穆,厚同姓也,何弟如之!
先王之所以治天下,此其本欤!
周衰法弛,斯道以亡,庶匹适者有之矣,幼陵长者有之矣。
祖以世断,远则忘之矣;
族以服治,疏则薄之矣。
骨肉或如行路,尚何有于天下乎?
于戏!
书燔简脱,幸存其略,而学者弗之察,吾甚病焉,故表之以图云。